体育馆地铁站
Stadium(体育馆)地铁站是当时由新加坡道路交通局(LTA)和新加坡建筑师协会(SIA)联合发起新加坡滨海地铁线设计竞赛时所赢得的委托项目。该匿名竞赛向全球建筑师开放并且没有设置对地铁站设计相关经验的任何要求,因此它也被业界认为是新加坡有史以来举办的最成功的一次竞赛。之后的设计深化到最后的施工阶段,LTA自始至终都保持了对设计的重视,坚持了竞赛的初衷。
Stadium地铁站的设计初衷是提升周围城市区域的整体品质并提供世界级的交通设施。地铁站坐落于Stadium Boulevard(体育馆大道)上,是服务于周围各类体育休闲娱乐设施的交通枢纽,也为东海岸私人住宅社区(与地铁站隔着一条加冷河,由步行桥联接)提供了重要的出行选择。
设计着重考虑了会在特定时间出现在基地周围的新加坡室内体育馆,加冷剧场和国家体育馆的大量人潮,并希望地铁的引入能把这片之前主要以机动车为交通方式的区域变成一个步行区域。同时,设计也把该地铁站当作一个区域中心,为将来以此为中心植入开发的其他新功能留出空间。
为了容纳接待大量人群,地铁站的中央大厅被设计成了与地面层平行的开放式广场空间。这种开敞宽大的设计能有效防止当大量人群涌入或涌出一个相对密闭的地下空间时可能会产生的恐慌心理和践踏事件。这样一个地铁站广场也能为周围开发设计得比较内向性的城市区域引入一个更开放更具活力的空间与场所。广场内的遮荫的植被,长凳和一些聚会场地则能很好的支持其周围的娱乐和居住功能。
此外,地铁站得出入端也被设计得很灵活,为将来在附近可能出现的新开发项目提供了方便的联接可能。
整个地铁站得造型灵感来源于理查德.赛拉(Richard Serra)的雕塑作品,在进入站内的人潮动线和邻近国家体育馆弧形体量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一条弧线和一条直线对比形成了地铁站具有张力的外部。站内则受到自然地貌的启发,在地下站台部分创造出了一条晶莹发亮的石谷与上方打体量的实体元素形成对比。从地面大厅通往地下站台的电动扶梯在弧形开始之处向下延伸,所引导出的人流动线与其它建筑元素一起缔造出了一个丰富动态的空间。
像一些传统的欧洲地铁站一样,设计通过制造出富有戏剧性空间的方式让普通乘客在繁冗的日常通勤中也能感受到伟岸与精彩。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效果,地铁站顶部开出了天窗,让地下的站台能获得自然采光。地面层和地下站台也通过地上建筑的开口在视觉上被被联系了起来。
站内外所用的铝板条装饰是建筑师专门为项目设计的,旨在制造出一种不绝对明确的材质效果。在光影的作用下,这些铝板条时而如布般柔软,时而如岩石般坚硬,而有时又回归其金属的质感。这些挤压铝板其实出自同一模具,却因为上下正反四种摆放顺序的不同 而产生出了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种质感也带回了人们对拥有相同表皮但已经被拆掉的老国家体育馆的记忆。